這陣子學生考期中考,國語考卷寫錯字,被老師用紅筆圈起來,要求訂正。這個字是「勇」,但是學生將中間的「用」,寫成了「田」。學生一直說,兩者很像啊!很不情願訂正,覺得老師很機車,硬要挑他寫得不漂亮的字。
我詢問他,為什麼中間的符號是「用」,不是「田」?他說他不知道。今天跟著孩子,一起來瞭解一下「勇」。
「勇」,是由「矛」,「用」和「力」所組成。這三個符號,剛好可以獨立成文使用,同時又都在中文字典中編作部首來使用。這類中國字,透過不同符號的組成,形成了一個新的字義。
「勇」的上端是「矛」的省略,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武器。(建議上網查閱圖片)
勇,中間的「用」,是中國古代另一種武器「干」(像盾牌,建議上網查閱圖片)放在架子上的樣子。意思是干放在架子上,以準備有事時使用。
勇的底下是「力」,像臂上筋脈的形狀。意思是一種能產生影響的運動。
勇,部首歸在「力」部。字面上的組合,是手上拿著矛,用力。引申有力氣旺盛,毫不懼怕的意思。(參考e世代華文字典,說文解字撰文)
學生說我瞭解了:「田」,不是動詞,無法拿矛。要「用」「力」,才能拿「矛」。而且使用矛,要用力,才能發揮效力,打敗敵人。
綜合以上,看來古人認為勇敢的人,內心的意志力可以強大到就像手上握有武器,施展威力;可以面對,主導狀況;自然是沒在怕的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