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暖花開,一路來到了在台北追海芋,到日本追櫻的活動。為什麼人們喜歡追著花兒跑??這和「玩出學習力」有什麼關係?
.
這幾年幫學生上課時發現,將「美學」溶入教學,真的是大成功!!美育,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兒。美學,基本上就是生活;甚至可以說美感,是生命的本質。運用貼近靈魂個體的美學波來教學,通常效果好,其實是有科學上的根據。
.
圖像式思考Visual Thinking。並不是一項新發明或是新技術,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。這項天賦,被美國羅傑·斯佩里(Roger Wolcott Sperry)博士發現 ,在1981年還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。
.
實際上,早在1960年代,已有一位美國的教育家L.羅恩·賀伯特先生,提出學習的第一個步驟是「觀察」。對於正在學的事物,需要看到那樣實際的東西(實體物);如果沒有的話,可以用圖片、影片等替代。
.
當時的賀伯特先生,是一名遠在美國關島的偏鄉教師,為了讓當地的孩子能夠瞭解從未見過的火車?特地大費周章,把村子裡的好幾台牛車串連在一起。有一天,為了要讓偏鄉的孩子們知道,什麼是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?他專程在黑板上,畫出了好幾座堆疊到像天空一樣高的茅草屋。這就像是物理化學課,不是只是讓學生死背強記教課書裡的結果,而是提供實驗,讓學生真得可以觀察以及動手做,這是一樣的道理。
.
有家長問,他真的是使出洪荒之力想幫助孩子學習,但是如何做可以更有效率呢?
.
雖然說「天道酬勤」,或者說「勤能補拙」,用對方法還是有助「事半功倍」的。對於以象形為主的中文來說,運用觀察實體物及圖像式思考來學習,助益匪淺。請試試看吧!!
.
接著還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