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小朋友,之前的學習態度和目的,可以說是過於淡然而無所求。總感覺他在學習上有點悶悶不樂,提不起勁兒,不夠熱情。
今天家長傳來分享:他發現孩子上了英文教育修復課之後,人比較清醒了。連周圍的其他人,都有發現這個小朋友的改善。想要認識我是誰。
大多數的人,好用成績高低來衡量孩子的學習是否有進步,這是一種無可厚非的評量方式,但其實恐有偏頗。現在學校的老師,也建立了其他的評量方式,例如課堂表現(平時成績);學習時的人際互動(品格,待人接物,主動幫忙,配合度)等;以避免偶爾考試失常所造成的公平性,還有杜絕學生成為只會考試的機器,品格低落,顧己不幫助,把人按照成績分等級對待,藐視成績不好的人,甚至用貶抑之詞「廢材」來形容。估計這是受超過千年以上科舉制度,長期以來的影響,所形成的社會現象。到底要如何建立學習評量呢?
以生命力的角度來評量,通常可以從一個人的情緒高低來研判,他是否學得好?!例如,孩子下了課,是否會開心地跟我們分享他學了什麼新事物,更好的做事方法;或是自顧自地關在房間裡做他的事(特別是沈溺於電玩)不理人。
另外,由於在經驗中,發現許多孩子有「動手不動腦」的學習狀況。他們會寫生字,將功課一次不漏地描完,或是背誦出課文,卻不知道字的意思,例如唐詩。可以對學校的學習科目進行抽查,以確認孩子是否瞭解(抽查的方式,歡迎私訊瞭解步驟)。
如果您發現您的孩子放學回家,跟以前不一樣,跟您的溝通越來越少,他的成績表現不差,但他「像極了洩了氣的黃色小鴨(氣球)」,一副懶洋洋,看起來悶悶不樂,對學習不熱衷,對生活不感興趣,自主學習力不佳等,這是有原因的。他需要幫助,他需要幫忙剷除其學習障礙。
註 洩了氣的黃色小鴨,照片來自奇摩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