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的認識漢字系列,以中式建築為主題。可以一邊認識中式建築,一邊透過說文解字,瞭解中文的奧妙。也可立足於歷史上知名的建築,賞析前人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。
中式建築中的「壇」,讀音:「ㄊㄢˊ( tán)」,部首:「土」部,名詞。台,為磚頭石塊疊起的基座,露天,高而平,可眺望四方;在其上有無建築都可。「壇」,是「台」的放大版。依據《禮記.祭義》:「祭日於壇」,「壇」為古代祭祀用的高台。(想要知道更多,可以搜尋「亭」,「廊」,「軒」和「臺」 )
「壇」,整個字的結構,左半部是「土」,初始的意思指祭祀土地之神;右半部是「亶(讀音:ㄉㄢˋ)為積存多穀的糧食於顯明之處,在此也做該字的聲符用。亶,上面的「亠」象徵屋頂;若從天空俯看祭壇,會發現該建築確實形成了一個「回」的佈局;底下的「日」代表太陽,「一」代表地,為清晨的日出「旦」。「亶」的讀音,應是從「旦」。(可以參考天壇的照片)
歷史上有名的「壇」,有明成祖遷都北京於永樂十八年(西元一四二O年)所建的「社稷壇」,遺址在北京的中山公園內。從甲骨文的研究發現,商代開始信鬼神。周代已有「社祭」(掌管土地的神,稱為「社神」。流傳至後世,在民間稱「土地公」。祭祀五土之神稱為「社祭」。)有「稷祭」(祭祀五榖之神。五穀的稱法各有不同,其中一種稱麥,稻,黍[黃米],稷[小米],菽[豆類總稱]為五榖))。自春秋時代起,社祭和稷祭,兩者逐漸形成合而為一,「社稷」也被視為國家的代稱。周代設有典章制度規範不同等級的祭祀,王與諸侯可以立社(設立祭壇祭祀土地之神),大夫只能和百姓一起立社,也就是集體舉行祭祀土地之神的社祭。祭祀時的集會,稱為「社會」。隨著時間推移,「社會」一詞,延伸後,現在的意思是指各個體間具有共同文化與地域的互動關係,相互結合而成的組織團體。您可能萬萬沒想到我們慣用的「社會」一詞,源自於祭祀。
現保存比較完整的名壇,非「天壇」末屬。其佔地約273萬平方米,是故宮面積的四倍,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;亦座落在北京,亦在明永樂十八年(西元一四二O年)所建,歷經明清兩代作為皇帝祭天、祈穀和祈雨的場所,期間有使用上的異動、天災人禍的破壞與修建。一九九八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確認為「世界文化遺產」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「壇」指某種團體的場所或範圍。例如:歌壇、文壇、樂壇。
接著會陸續介紹由「亭」,「廊」,「軒」,「臺」和「壇」延伸出的中式建築形式及說文解字:「榭」。
【i 玩出學習力】有自己的網站囉😊(用電腦看這個網站,效果更好)更多成功案例分享 ➤https://ilearn4fun.com/
延伸閱讀:兒童(有興趣,歡迎私訊)
圖片來源:pngtree,HICAMPUS.VN。撰文參考:許慎《說文解字》,《e世代華文辭典》,中國古詩文精讀網。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