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這個網站是關於「教育」,直接就來分享「教」這個字。
.
教,有兩個讀音ㄐㄧㄠˋ,ㄐㄧㄠ。先分析字源,關於不同讀音及不同字意,請讀者們詳查字典。
.
教,右邊是部首:「攴」(讀音ㄆㄨ),由「ㄡ」(讀音:ㄡ)和「卜」(讀音:ㄅㄨˇ)組成。「ㄡ」,是「手」;「卜」,是手拿物輕拍發出的聲音。
.
教,左邊由「爻」(讀音:ㄧㄠˊ)和「子」組成。爻,是中國古代用以代表大自然的天地萬物不同狀態的符號。ㄧ,為陽爻; – -為陰爻。兩相交錯配合,含有變化、運動的意思。三個爻,組成一「卦」。例如,三個陽爻,組成一個「乾」卦,代表「天」。記載爻與卦的經典是《易經》,這部經典除了記載著天地萬物不同的狀態;也提供如何在不同的狀況中,可以成功的各種作為。一般不易自修,需要熟知的專家予以指導。
.
另一種解釋,教的左邊是「孝」,底下是「子」,上面是「老」省略的寫法。指「子」侍奉在上的父母。
.
故「ㄡ」,「卜」,「爻」和「子」四個符號組成「教」,意指指導孩子學習瞭解天地萬物;或是指導孩子要孝順父母。
.
關於「攴」,是否指使用責打警戒?由於不符合現代教學現狀,且未詳載輕拍何處,暫不論述。《說文解字》一書對於「教」,解釋成「上所施,下所效」。效,學習,模仿。也並未提及利用體罰達成「教」的目的。
.
關於「上所施」,到底是「施予」什麼呢?可以參考唐代文豪韓愈在《師說》一文中,提及:師者,所以傳道,授業,解惑者也。意思是:老師,是傳授道理,給予專業領域的知識,解決困惑的人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,不論在哪種專業領域,多半會在人群當中,成為人「師」。所以直白一點說明「上所施」,到底是「施予」什麼呢?就是施予成功動作。
.
幫助孩子們學習仿效成功動作,就是「教」。
.
#學習技術
圖片參考:小學堂字形演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