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的認識漢字系列,以中式建築為主題。可以一邊認識中式建築,一邊透過說文解字,瞭解中文的奧妙。也可立足於歷史上知名的建築,賞析前人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。
中式建築中的「臺」,讀音:「ㄊㄞˊ( tái)」,部首:「至」,由顛倒的「矢」(讀音ㄕˇ,箭的古稱),和低下的「一」(在此當作箭靶)組成。「至」的意思是箭射到靶上,表示到達。臺,由「高」和「至」組成。上方的「高」,省略了底下的「口」,放入了「至」。臺,為磚頭石塊疊起的基座,露天,高而平,可眺望四方;在其上有無建築都可。「臺」用在中式建築中,可以算是「亭」+「石座」的結構。例如,瞭望臺。(想要知道更多,可以搜尋「亭」,「廊」和「軒」 )
一般來說,稍高於地面可供人活動的設備,也稱作「臺」。使用時會將功能放在前面,以限定使用範圍,例如:講臺、舞臺。另外用於置物的底座,例如:燭臺、燈臺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舉一反三,將往上加高的概念做了延伸的使用。「臺」有對人尊敬的稱呼。例如:兄臺,臺端。
古代官署名。例如:御史臺,自東漢開始有此名稱,為中央行政監察機關,也是中央司法機關之一,負責糾察、彈劾官員、肅正綱紀。
近代的用法,關於發送電訊或觀測天氣氣候等的機構,例如:電視臺、天文臺。計算各種機械車輛數量的量詞,一臺電視機、一臺電腦、一臺汽車。另有計算戲曲的用法,例如:一臺戲。由於明末清初,近四百年臺灣躍昇歷史的舞臺,「臺」成為了臺灣的簡稱,納入字典裡的常用定義。(關於「臺灣」名稱的由來,如有興趣,可以延伸閱讀,於網路上搜尋考古相關資料)
「臺」的俗體字:「台」,部首:「口」部,名詞。「台」,整個字的結構,下半部是「口」,像笑口常開;上半部是「以」的古字「㠯」。「台」是「怡」的古字,因有事所以喜悅的意思。「台」字被借用,後創「怡」。
歷史上著名的「臺」,座落在河北的「幽州臺」(如圖)。此臺,因唐朝詩人陳子昂(西元661~702年)所著《登幽州台歌》而著稱:
「前不見古人,
後不見來者。
念天地之悠悠,
獨愴然而涕下。」
●註解 悠悠:無窮無盡的樣子。愴然:悲傷淒涼的樣子。涕:眼淚。
●白話:先代的聖君,我見不到。後代的明主,我也見不到了。想到天地無窮無盡的樣子,我深感人生短暫,獨自憑弔,涕淚縱橫,淒惻悲愁。
此作品,引用黃金臺的典故,藉古嘆今,闡述作者懷才不遇之情愫。戰國時代的燕昭王(大約距今2300年前),於燕國動盪之際,特別修築了一座高台,放置了幾千兩黃金,以此表明自己招攬賢士的誠意。燕國因人才濟濟,故而迅速復興。此詩,是陳子昂在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(西元696年)隨軍北征契丹時,於幽州(現今北京市,天津市,河北省北部,遼寧省全境地域)所作。 當時北征大軍的前鋒戰敗,主將武攸宜不僅不聽從陳子昂退敵之策,並且把他降職。 子昂感慨萬分,寫下了這首悲壯蒼涼的詩篇。
唐朝詩仙李白《登金陵鳳凰臺》「鳳凰臺上鳳凰遊,鳳去樓空江自流。」亦是感歎有志不得伸。歷史上不乏忠君愛國之士,然而,卻落得壯志未酬,端午節紀念的屈原,就是一例。看來想要成功幫助,不能全憑才高八斗及一腔熱血,還需要有識人之明與御人之術的智慧。明君賢臣是締造盛世的天經地義最佳運行法則,絕對是百姓之福。
接著會陸續介紹由「亭」,「廊」,「軒」和「臺」延伸出的中式建築形式及說文解字:「壇」。
【i 玩出學習力】有自己的網站囉😊(用電腦看這個網站,效果更好)更多成功案例分享 ➤https://ilearn4fun.com/
延伸閱讀:知人知面也之心(有興趣,歡迎私訊)
圖片來源:抖音百科 ,HICAMPUS.VN。撰文參考:許慎《說文解字》,《e世代華文辭典》,中國古詩文精讀網。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