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有「懸粱刺骨」一說,都在闡述讀書時讀到想睡,甚至陷入一種不可抗力的地步。一般人遇到這種讀書讀到想睡的狀況,通常就是直接躺下就寢,但是有志於學的人,居然直接下狠招以懸粱刺骨的方式弄醒自己!讀書讀到要用「虐刑」,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之道嗎?
我們先來認識「懸梁」和「刺股」,兩者分別來自不同的典故。
「懸梁」出於《尚友錄四》,話說漢朝有個非常好學的人,名叫孫敬,他為了不眠不休地讀書,他就找來一根繩,把一頭栓在房的橫樑上,另一頭綁住自己的頭髮。這樣,他只要一打瞌睡,頭往下一栽,繩就拉住了頭發,非常的疼痛,睡意馬上就消失了,他就又打起精神來讀書。原文:「嘗閉戶讀書,不堪其睡,乃以繩繫頭髻懸於梁上」;孫敬的苦學精神得到後人欽敬,唐代詩人李商隱有︰「懸頭曾苦學,折臂反成醫」之句,古代「梁」與「樑」相通,可以代換。
至於「刺股」則見於和漢朝劉所編定的《戰國策‧秦策ㄧ》關於縱橫家蘇秦的故事,蘇秦曾到齊國遊學,拜鬼谷先生為師多年,一無成就,生活困難。家裡人不免譏笑他,蘇秦也自覺無臉見人,便立志奮發,讀書想睡時,用錐子自刺大腿,即使血流到足部。(原文:「讀書欲睡,引錐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」)後來終於學成,以「合縱」政策,身佩六國相印,揚眉吐氣於天下。
後人,根據這兩個故事,引申出「懸梁刺股」或「懸頭刺股」的成語,例如明代的徐霖《繡襦記》第三十三出:「豈不聞古之人懸梁刺股,以志於學。」用來形容刻苦讀書的人。(要注意的是,刺股的「股」是指大腿,而非「屁股」)
很奇妙的事是,大多數的人反應,這種想睡的狀況,大多發生在讀書的時候。甚至有學生一看到書本,就注意力完完全全不集中到直接不可抗力地秒睡!一旦脫離學習模式,就又生龍活虎了。所謂「下課一條龍,上課一條蟲」的說法,比比皆是。難怪古人要以懸粱刺骨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學習困境。
美國教育家L.羅恩 賀伯特先生,其研究出讀書想睡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,可謂是人類史上的一大突破,是蘇秦和孫敬這類好學之人的一大福祉。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私訊。
【i 玩出學習力】有自己的網站囉😊更多成功案例分享➤https://ilearn4fun.com/
延伸閱讀:兒童(有興趣,歡迎私訊)